1. 「中美國」的起與落:「世界最成功的合資企業」如何走向解體    2. 「侃爺」與愛迪達斯:一段充斥著醜聞與不堪的撈金史    3. 尼泊爾對中資建造機場展開反腐調查    4. IMF對中國金融和房地產業風險發出警告    5. 中國新經濟計劃:加大對製造業投資,無意出手救樓市    6. 中國對外貸款重心轉移: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債務    7. FTX創始人班克曼-弗里德:昔日加密貨幣之王的驚人墜落    8. 中美晶片衝突的關鍵機器:光刻機    9. 中企承建尼泊爾機場背後:債務、霸王條款和地緣政治    10. 碧桂園瀕臨違約,否認創始人父女離境    11. 總投資近萬億美元,中國還能維繫「一帶一路」模式嗎    12. 中國三季度GDP增長超預期,房地產危機陰影未散    13. 成敗皆由它:中國經濟為押注房地產付出代價    14. 蔚來賣一輛車虧25萬元,中國電動汽車靠什麼崛起    15. 中國掀起消費降級潮:價格戰「內卷」中的經濟低迷    16. 巴以衝突或威脅中國石油進口:中立姿態不再適用?    17. 從赤貧到巨富再到涉罪被查:許家印的人生起落    18. 面對房地產危機,中國銀行業壓力空前    19. 夾在中美晶片戰之間,韓國半導體巨頭進退兩難    20. 老齡化、經濟放緩、債務累累:中國東北的復興難題   
  公開資訊觀測站 |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 興櫃即時行情      

EMail:
密碼:
認證碼:
記住EMail
忘記密碼
免費加入會員
 
 
line
 
 
長紅未上市股票資訊網 > 國際經濟新聞  
 
 

加速「脫鉤」?中國打壓行動加劇外企擔憂


政府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備受矚目,與會者名單聽起來像是國際高管名人錄,這是中國政府努力重新說服外國企業來華的時刻。
據官媒報導,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論壇上表示,來自境外的企業「不是外來客,而是一家人」,蘋果、輝瑞和寶潔的首席執行官出席了今年3月下旬舉行的論壇。與會的數十名商界領袖中,有許多人是自中國對世界關閉市場、採取嚴格的遏制新冠病毒措施導致本國經濟脫軌以來首次來華。
王文濤承諾消除阻礙企業增加在華投資的障礙,還把2023年宣布為「投資中國年」。
這種友善沒有持續多久。
有關部門最近將與外國有聯繫的顧問和諮詢公司作為打擊對象,突擊搜查、拘留和逮捕有關人員的做法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擔憂。無論是中型製造商還是大型企業的高管都在尋找辦法減少公司在華業務所受的威脅,以及保護好自己的員工。
在過去幾年裡,隨著中國對做生意的態度越來越不友好,一些公司和投資者開始考慮,在華投資的風險是否大於潛在收益——這是數十年來的頭一遭。
「新冠清零」政策造成的供應鏈中斷讓企業意識到了依賴中國的不利方面。華盛頓與北京的地緣政治僵局加劇了這一風險,迫使許多跨國公司著手考慮替代中國供應商的應急方案,尋找與中國「脫鉤」的辦法。
隨著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要求加強國家安全,限制外國政府和公司獲得的信息,一些企業正在採取行動。
家住西雅圖的律師丹·哈利斯為在華開展業務的外國公司工作,他說最近幾週收到了異常多的企業問詢,尋求在不完全離開中國市場的情況下減少在華業務。
其中一個客戶是一家美國傢具製造商,它正在努力達成一項通過一家中國公司分銷產品的協議,以便將美國員工撤離。另一個客戶是一家美國教育公司,該公司正在關閉其在華部門,將公司的技術授權給現有的中國員工。哈利斯拒絕提供更多的細節,因為他給客戶的建議是,在離開中國之前不要討論離開的問題。
「中國政府正在加速脫鉤,而不是試圖放慢脫鉤的速度,」總部設在香港的東方資本研究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說。「如果公司覺得自己的運營經常受到意外干擾的話,它們是不會在那種環境裡安心運營的。」
幾家有名的諮詢公司在過去幾個月裡遭突擊搜查、或被安全官員造訪,包括美思明智集團、貝恩公司,以及最近的凱盛融英(總部設在紐約和上海),有關報導已引起了恐慌。這些公司幫助外國企業在投資一家中國公司之前評估投資風險。它們在中國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因為在那裡獲得可靠信息很困難,而且費用不菲。凱盛融英曾在一份兩年前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中披露,公司大多數專業研究員的報酬大約是每小時200美元,最高的可達每小時1萬美元。
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個月通過的反間諜法修訂案加劇了人們的不安,因為它正式擴大了對間諜行為的定義。外國企業在華部門的員工可能會因為正常的商業活動(比如收集競爭對手、市場和行業的信息)被當作間諜,成為打擊對象。
週三,在美國商會於華盛頓主辦的一場關於中國的會議上,商會首席執行官蘇珊娜·克拉克稱,新的反間諜法和打擊諮詢公司的做法「加劇了中國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週四在日本新澙舉行的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許多七國集團成員也對中國的行動感到擔憂,「希望看看我們可以一起做些什麼,來對抗這種行為。」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中國歡迎外國公司來華。「中國是法治國家,」他說。「在華企業都必須依法經營。」
對外國企業來說,在華經營一直存在風險。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中,外國企業忽視了許多危險信號。但現在,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停滯、在華經營的風險成倍增加,外企的考慮已有所不同。
在中國達成的交易量已在減少。據數據服務公司Dealogic的數據,美國公司2022年宣布在華達成了25筆投資交易,低於上一年的56筆。
為尋找投資機會的企業提供顧問服務的人表示,亞洲地區的新重點包括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去年,美國公司宣布在新加坡達成了28筆投資交易、在日本達成24筆、在韓國達成21筆,與前一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
在美國商會上週的活動上,為藥企禮來公司擔任說客的希瑟·克拉克說,資金流出中國凸顯了尋求更親商國家的必要性。禮來曾於1918年第一次在上海設立了在華辦事處,後於1993年重返上海設立辦事處。
「這間屋子裡的所有公司都在重新評估它們的中國戰略,」克拉克在商會舉行的的小組討論上說道,這個討論有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的兩名領導參加。該委員會一直在就中國對美國的經濟和安全威脅舉行聽證會,並將向國會提出有關建議。
「那些撤出來的投資將來會流向哪裡?會回到美國來,會流入其他友好國家,」她說。
儘管公司和投資者在把新資金投到中國前也許會三思而後行,但它們徹底撤離中國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在短期內如此。
對製造商來說,沒有其他國家能在基礎設施和熟練勞動力的規模上挑戰中國。有產品要賣的公司也不願意離開一個擁有 14億潛在消費者的市場。
諮詢公司安可顧問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麥健陸(James McGregor)說,美國企業的方案仍然是「你不能不在那裡」。
一名在中國有業務的高管稱,許多客戶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們現在都想知道他們的產品是否能在其他地方生產,但往往是這些公司的運營人員或工程師堅持認為,其他地方不可能達到公司要求的質量。這名高管要求不具名,因為有關中國的問題非常敏感。
「我知道的人中,沒有真正想離開中國的,」波士頓諮詢集團的全球貿易組合伙人麥可·麥卡杜說。「他們可能只是在尋找其他地方,在那裡他們可以平衡以前在中國投下的資金。」
通過將新的國家安全措施擴大到整個經濟領域,中國正在放大在華投資的一個最大風險:缺乏透明度。
「這會產生事與願違的不良後果,」曾在中國做過盡職調查的東方資本的科利爾說。「任何想在中國建一座造價5000萬美元工廠的人都不可能毫無擔心地那樣做,因為他們將無法對廠址、所涉及的土地和合作夥伴,或任何事情做任何調查。」


提醒公告:
本公司最近發現有人以假造、冒用長紅資訊網名義成立群組、招攬投資或以分析師名義提供飆股,
進行詐騙行為,若有接獲相關訊息,請投資人務必多加小心為要,如有疑問請洽本公司0225223000諮詢
本週未上市股票推薦比賽<未上市達人>出爐: 第一名 Una1836 未上市股票:益芯科技 漲幅: 82.57% , 第二名 陳 未上市股票:太電 漲幅: 81.40% , 第三名 Nelson 未上市股票:智成電子 漲幅: 80.49% , 第四名 憲暉 未上市股票:益芯科技 漲幅: 58.78% , 第五名 阿尼 未上市股票:台塑生醫 漲幅: 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