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成敗皆由它:中國經濟為押注房地產付出代價 |
|
在中國房地產熱潮似乎還是一場穩賺不賠的賭局時,加里·孟(音)的父母購買了一套恆大的公寓,恆大是中國最大的開發商。很快,該公司又打來電話向他們推銷另一項業務:理財。 這家人以為這會是風險很小的划算交易。恆大享有全球聲譽,又是具有重要政治意義並在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中處於核心地位的企業。於是他們投入了畢生積蓄。 然後,不敢想像之事成為了現實。2021年,恆大的違約標誌著房地產危機的開始,這場危機動搖了中國經濟,一些規模最大的企業先後崩潰,上百萬套公寓無法按時交付。上週,另一家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公司碧桂園稱其現金已經耗盡,這意味著最糟糕的情況可能尚未到來。這兩家公司合計負債5000億美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面臨重大考驗。 中央延緩房地產市場崩潰的能力如今已受到質疑,哪怕最近有往往會推動銷售的黃金週假期,消費者依然對買房沒什麼興趣。 房地產危機給中國政治領導層帶來了嚴峻挑戰:他們要努力讓國家擺脫數十年來對房地產推動經濟增長的依賴,但此舉卻加深了信任危機。金融市場正在質疑中國經濟奇蹟的前景,普羅大眾正在放棄對中共承諾的信念,即未來經濟會更好。 「以前的話,還是蠻相信政府的,相信黨和國家,」加里·孟說,他們家在恆大理財項目上投入了220萬人民幣,目前還有140萬沒能討回。警方警告他們不準上訴,但加里·孟說信任已經受到考驗。「現在的話只能說挺心寒的反正,」他說。 全球經濟學家、投資人和央行都對中國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發出了警告,呼籲北京採取措施穩定住房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上週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正在削弱信心,並造成了財務困難。 「問題很嚴重,」他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決策者峰會上表示。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下調了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需要重新調控政策,減少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等領域投資的依賴,轉而更加重視消費者。 「挑戰在於如何在不刺激另一場房地產泡沫、不適得其反導致問題惡化的情況下,給予房地產行業足夠的支持,幫助其應對轉型的難關,」研究公司凱投宏觀的中國問題負責人朱利安·埃文斯-普裡乍得表示。「要讓經濟出現轉機,確實需要讓房地產行業穩定下來,」埃文斯-普裡乍得還說。 近段時間,中國官員曾試圖遏制房地產銷售的下跌,但目前收效甚微。碧桂園週二未能償還近2000億美元的債務,還有40多萬套已出售公寓尚未完工。 房地產市場變成中國的經濟支柱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多年來,每個人都把賭注押在了房子上。地方政府靠賣地收益來充實自己的金庫。家庭紛紛投資公寓。建造、油漆、園林和房地中介方面的就業機會遍地都是。 在崩盤引發住房危機之前,恆大曾寫就一段與中國經濟增長相輔相成的成功故事。該公司由企業家許家印在1996年創立,當中國的農業經濟剛開始擁抱資本主義之時,恆大修建的公寓樓就已經在推動中國大片地區的城鎮化了。 隨著恆大通過向國內各銀行和國外投資人借貸而快速擴張,它變成了一個擁有無數子公司的龐然大物,涉足業務包括瓶裝水、養豬、電動汽車、甚至還有職業足球。 其它開發商也效仿起恆大模式,為中國的高速增長做出了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2020年,中央政府開始重點解決債務堆積問題,並限制了房地產企業向銀行借貸的能力。這項被稱為「三條紅線」的政策讓恆大等公司爭相尋找變現管道,為避免現金短缺而更加冒進。 恆大變本加厲地通過預售房屋來籌措資金,這是該行業的慣例。該公司還要求員工投資短期貸款,否則就會失去獎金。它還勸說已購買恆大公寓的業主購買回報豐厚的理財產品。加里·孟及其父母得到的承諾收益率為8%和9%。2021年,他們有兩筆投資獲得了收益,但到2022年,利息支付就完全停止了。 中國的密集借貸助長了其它行業的過度擴張:保險公司收購酒店,一家娛樂公司買下了一家好萊塢製片公司。所有這些經濟活動都很容易讓政府忽視正在形成的泡沫,因為包括恆大在內的這些企業都在幫助地方政府——先是購買土地,然後建設大型綜合體,既促進了經濟增長,又讓地方官員得到了提拔。 如今,這些企業大多陷入了過度的泥淖,許多人都在關注中央下一步會採取怎樣的措施。 中國專家的共識是,中國不會再回到那種過度擴張的時代。但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經濟大前景愈發黯淡的情況下。 「房價持續上漲了30年,要停止這個進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不可能不承受巨大的陣痛,」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麥可·佩蒂斯說。 從房地產繁榮中受益的所有人——銀行、地方政府和家庭——都面臨利害攸關的風險。「政治上的問題是誰來承擔損失,」佩蒂斯說。 目前,政府已經明確表示購房者不會成為房地產市場清算的受害者。儘管出現違約,但恆大去年仍獲得官方許可繼續建造30萬套公寓。 恆大對政策制定者的重要性如今似乎已不復存在。本月,公司稱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當局拘捕。恆大理財部門的其他幾名高管和員工也被帶走接受問訊。 日本金融公司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估計,要確保破產開發商建樓交房,將需要550億美元到820億美元的資金。 但這些開發商還欠了很多其他人的錢。據估計,油漆、建造和中介等方面的供應商還未要回超過3900億美元的欠款。向中國開發商提供了巨額貸款的外國債權人正聯合起來,試圖通過複雜的重組方案收回部分資金。 研究中國經濟的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郝福滿(Bert Hofman)表示,中國領導人需要投入更多資金來支持私營企業和家庭,這樣才能鼓勵他們消費,推動經濟發展。這將意味著將更多資金轉移到農村養老金和擴大醫保覆蓋範圍等領域。 「更寬泛地說,(中國)需要進行改革,在不利用房地產為槓桿的情況下解決經濟需求側的問題,」郝福滿說。 「光靠嘴說是不夠的,」他說。「而是要讓政策行動和切實辦法給民眾帶來信心,讓他們覺得經濟是在好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