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美國」的起與落:「世界最成功的合資企業」如何走向解體    2. 「侃爺」與愛迪達斯:一段充斥著醜聞與不堪的撈金史    3. 尼泊爾對中資建造機場展開反腐調查    4. IMF對中國金融和房地產業風險發出警告    5. 中國新經濟計劃:加大對製造業投資,無意出手救樓市    6. 中國對外貸款重心轉移: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債務    7. FTX創始人班克曼-弗里德:昔日加密貨幣之王的驚人墜落    8. 中美晶片衝突的關鍵機器:光刻機    9. 中企承建尼泊爾機場背後:債務、霸王條款和地緣政治    10. 碧桂園瀕臨違約,否認創始人父女離境    11. 總投資近萬億美元,中國還能維繫「一帶一路」模式嗎    12. 中國三季度GDP增長超預期,房地產危機陰影未散    13. 成敗皆由它:中國經濟為押注房地產付出代價    14. 蔚來賣一輛車虧25萬元,中國電動汽車靠什麼崛起    15. 中國掀起消費降級潮:價格戰「內卷」中的經濟低迷    16. 巴以衝突或威脅中國石油進口:中立姿態不再適用?    17. 從赤貧到巨富再到涉罪被查:許家印的人生起落    18. 面對房地產危機,中國銀行業壓力空前    19. 夾在中美晶片戰之間,韓國半導體巨頭進退兩難    20. 老齡化、經濟放緩、債務累累:中國東北的復興難題   
  公開資訊觀測站 |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 興櫃即時行情      

EMail:
密碼:
認證碼:
記住EMail
忘記密碼
免費加入會員
 
 
line
 
 
長紅未上市股票資訊網 > 科技產業新聞  
 
 

中國正經歷人才流失,美國並非理想目的地


他們畢業於中國和西方的頂尖大學,曾在北京、上海、深圳過著中產階級生活,為處於中美技術競爭中心的科技企業工作。
現在,他們在北美、歐洲、日本和澳洲,以及差不多所有的發達國家生活和工作。
包括年輕人和企業家在內的一些中國人正在用腳投票,以逃避政治壓迫、黯淡的經濟前景,以及往往令人疲憊不堪的職場文化。離開的人中有越來越多的技術人才和其他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中產階級。
「我離開中國是因為我不喜歡那裡的社會和政治環境,」現年36歲的陳良時(音)說,他曾在百度和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部門工作,那是中國最大的兩家科技企業,他於2020年初離開了中國。中國在2018年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能無限期留任後,陳先生做出了離開的決定。
「我不會再回去,除非中國變成一個民主國家,」他說,「除非中國人民不再生活在恐懼之下。」他現在在倫敦為Meta工作。
我採訪了包括陳先生在內的14名中國專業人士,並與另外幾十人進行了交流,了解了他們為什麼決定捨棄中國的生活,並是如何在國外重新開始的。他們大多數人都曾在中國科技行業工作,這令人驚訝,因為科技行業的工資很高。
但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去的是美國以外的國家。中國的人才正在流失,而美國不是獲益國。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還很貧窮的時候,這個國家最優秀聰明的人才都會努力爭取去西方讀書、工作,並留在那裡。據聯合國的數據,中國移居國外的凈人口在1992年達到最高值,逾87萬人在當年離開了中國。隨著中國擺脫貧困,成為科技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移居國外的凈人口在2012年降到了約12.5萬人的低點。
中國政府曾努力留住人才,推出了吸引科學家和其他技術人才回國的激勵措施。據中國教育部的數據,2016年,80%以上的中國留學人員回了國,而20年前只有約25%的人回國。
這個趨勢已出現了逆轉。儘管有護照和旅行限制,2022年中國移居國外的凈人口超過了31萬,據聯合國的數據。雖然今年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但中國移居國外的凈人口已達到了2022年全年的水平。
我採訪的人中,有不少跟陳先生一樣,他們說,自己開始考慮離開是在中國修改憲法、讓習近平能終身執政之後。動輒封城、全民核酸、大規模隔離的三年「新冠清零」運動則成了壓垮許多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採訪的大多數人都要求只給出他們的姓,以免遭到政府報復。
其中一名決定離開的付姓男子曾是中國西南部一家國有國防科技企業的工程師。他說,修憲後,他和同事們參加政治學習的時間更多了,大家不得不加班工作。
隨著習近平的統治越來越依賴恐懼和宣傳工具,社會和政治氣氛變得緊張和令人窒息。付先生說,在政府是否有必要採取那麼嚴格的疫情限制措施的問題上,他與父母發生了爭論,導致他們的關係疏遠。他反對政府的做法。他幾乎不與任何人談想法,生活在政治深櫃的狀態中。去年年底,他決定離開中國,申請了加拿大的工作簽證。現在,他和妻子準備落戶阿爾伯塔省的卡爾加里。
我採訪的大多數離開中國的人在解釋為什麼不選擇美國時,提到了美國申請簽證和永久居民身份的程序複雜且無法預測。
隨著中美關係惡化,美國向中國公民發放的學生簽證數量從2016年起開始下降,獲得學生簽證長期以來一直是前景光明的未來移民者的起點。在2023年的頭六個月裡,英國發給中國公民學生簽證已超過10萬個,而美國只發給中國公民大約6.5萬個F1學生簽證。
付先生說,他沒有考慮去美國,因為他上過的大學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上,而且他曾在一家國防企業工作,這兩件事都可能讓他難以通過美國政府的安全審查程序。但他說,他最終想去美國工作,那是個他很憧憬的國家。
一些科技人才選擇了加拿大和歐洲國家,而不是美國,因為那些國家在社會福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槍枝管制法律方面都更完善。
張女士2022年7月決定移民後,把想去的國家列成清單:加拿大、紐西蘭、德國以及北歐國家。美國沒上名單,因為她知道獲得美國的工作簽證極其困難。
現年27歲的張女士是一名計算機程序員,她覺得矽谷的奮鬥文化與中國艱苦的工作環境很相似。她在深圳一家頭部科技企業工作過五年,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很長,她不想再像那樣工作。她也想去一個女性受到更平等對待的國家。今年,她搬到了挪威。納稅三年並通過語言考試後,她將獲得永久居留權。
張女士說,她在挪威的收入比在深圳時少了約兩萬美元,而且納稅更高,生活費用也更高,但她並不介意。她現在能在下午4點下班,享受工作之外的生活。她也不用擔心「35歲魔咒」,那是許多中國人面臨的一種歧視,僱主不願意雇35歲以上的人,認為他們太老了。她也不用擔心政府會推出類似「新冠清零」那種徹底顛覆個人生活的政策。
我採訪過的大多數科技人才移居國外後掙的錢都比以前少。「我覺得那是我為自由付出的代價,」曾在美國接受教育的軟體工程師周先生說,他辭去了北京一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工作,目前在西歐的一家車企工作。「我覺得這值得,」他說。
另一名趙姓移民講述了他試圖留在美國的漫長且充滿焦慮的歷程。
趙先生在山東一個貧困鄉村長大,五年前來美國攻讀工程學博士學位。剛到美國時,他曾打算在今年晚些時候畢業後回國,他認為中國正在崛起,美國則不然。
但中國應對疫情的做法讓趙先生開始懷疑他的信念。
「我不能回到一個一切都建立在謊言之上的國家,」他說。
但在美國留下來並不容易。趙先生收到了一份工作聘書,將獲得為科學或工程等所謂STEM領域的畢業生設置的臨時就業身份,這個身份有效期可持續三年。他將參加H-1B工作簽證的抽籤。他算了一下:三年後他仍未抽中工作簽證的概率是40%。為了留在美國,他可能需要再回學校讀書,或讓公司把他調到美國以外的地方去。
「有時候夜裡想起這個,我覺得生活充滿了痛苦和不確定性,」趙先生說。「讓我無法入睡。」


提醒公告:
本公司最近發現有人以假造、冒用長紅資訊網名義成立群組、招攬投資或以分析師名義提供飆股,
進行詐騙行為,若有接獲相關訊息,請投資人務必多加小心為要,如有疑問請洽本公司0225223000諮詢
本週未上市股票推薦比賽<未上市達人>出爐: 第一名 Una1836 未上市股票:益芯科技 漲幅: 82.57% , 第二名 陳 未上市股票:太電 漲幅: 81.40% , 第三名 Nelson 未上市股票:智成電子 漲幅: 80.49% , 第四名 憲暉 未上市股票:益芯科技 漲幅: 58.78% , 第五名 阿尼 未上市股票:台塑生醫 漲幅: 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