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迦再生科技執行長張裕享表示,全球再生醫療與細胞治療產業快速成形,委託開發暨製造(CDMO)正成為新趨勢。台灣從過去至今的產業發展脈絡一向具備「製造DNA」,從塑化、半導體再到如今再生醫療領域,將成為台灣突圍國際市場的重要利基。經濟日報將於11月12日舉行「2025生技論壇—生技醫療產業新戰略」,張裕享將出席《綜合座談:前瞻精準醫療商機》擔任與談人。本論壇由中華開發資本、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鑽石生技投資、健喬信元醫藥生技、長佳智能、長聯科技,及樂迦再生科技等協辦。張裕享表示,台灣從四、五十年前透過堅強的製造實力,曾經開創出塑化王國,半導體的崛起更培育出護國神山台積電,如今隨著生技產業發展,從傳統化學藥物、抗體藥物走到今天的再生醫療,台灣人的製造實力仍然可扮演關鍵影響力。他表示,再生醫療製程遠較傳統藥物複雜,產品種類繁多,且多屬於自體細胞,需針對每位病人個別製造,不易放大量產,這使細胞治療CDMO目前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潛力龐大。他說,台灣長期以來在產業各領域展現優異製造能力,在流程管理與品質控制方面經驗深厚,這樣的「製造DNA」若能移植到再生醫療領域,將成為台灣突圍國際市場的重要利基。法規環境也是關鍵優勢。國際再生醫療產品多採「有條件式核准(conditional approval)」,完成第二期臨床即可上市。諾華(Novartis)的細胞治療產品Kymriah即在第二期臨床後直接取得上市許可。台灣是全球第五個採行此制度的國家,審查明確、時程縮短,有助吸引國際藥廠將臨床與製造落地。衛福部近年積極推動再生醫療法與子法,並規劃以百億元為單位的獎勵措施,鼓勵國際技術進入台灣發展。藉此制度,外國先進醫療可加速導入,台灣病患也能第一時間受惠。張裕享表示,台灣發展再生醫療的策略,「上半場」可引進國際技術,「下半場」輸出在地成果,產品經過在台試驗與驗證後,再銷往國際市場,形成以台灣為中心的區域價值鏈與「產業套利」(arbitrage)效應。此外,AI應用被視為再生醫療製造的關鍵驅動力,樂迦再生目前正在結合AI監控與自動化製程,不僅可提升品質穩定度,也能有效降低成本,相信台灣有機會在再生醫療CDMO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摘錄經濟-◎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