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首購族受限於總價預算考量,通常只能在都會外圍新屋、與市 區老舊公寓或小坪數空間之間作出選擇,雖然精華地段被認為是傳統 購屋不敗守則,但在都會擴張、交通路網更綿密下,不少具潛力的新 興重劃區長期仍處房價增值的階段,以通勤時間換合理房價、宜居環 境,仍是高房價下購屋主要策略。 房地產專家建議,可以從當地長期人口出或移入來判斷這個區域處 於城市發展的哪個周期,以及區域房市需求消長,近年近年人口持續 淨移入代表住宅新完住宅以及因就業、居住而購屋設籍的人口數量多 ,處於城市發展的上升階段,房價更具增值潛力。 中信房屋企研室副理莊思敏表示,年輕族群受限於購屋預算,多數 傾向鎖定相對外圍的區域,例如新北林口、淡水,桃園、青埔、新竹 寶山、台中北屯等地,都是市中心外溢人口的熱門選項,房價相較市 區親民,可以買到屋齡較新、屋況更佳的房子。 不少購屋者對於購買成屋和預售屋難以作出選擇,莊思敏指出,預 售屋因門檻較低、付款方式彈性,讓買方能先卡位、再逐步規劃資金 ,單身族、職涯剛起步的年輕人,或需要靈活理財規劃的民眾,多半 偏好預售屋。收入穩定的族群,或以家庭需求為主的買方,則更傾向 選擇成屋,因為成屋看得見、摸得著,可立即入住,同時也能避免建 商違約等潛在風險。 年輕族群在購屋時如果想要判斷價格是否合理,可參考實價登錄, 查看周邊同類型物件的成交價和價格趨勢,如果屋主開價接近實價登 錄的平均行情,就可視為相對合理的價格。買方可先蒐集實價登錄資 料,掌握同類型物件成交價,再結合現場觀察屋況、屋齡、周遭環境 等,作為談判依據。 一般而言,若該生活圈交易量偏低或待售物件較多,屋主心態往往 較易鬆動,買方可以先試探性提出心中理想價格,再依對方反應逐步 調整,以爭取合理讓利空間。同時展現「確實有意願成交」的誠意, 更能提升議價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