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全球大大小小的國家來說,避開經濟衰退的希望日漸渺茫。世界銀行週二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了這一嚴峻的預測,該報告警告,烏克蘭的激烈戰爭、供應鏈堵塞、中國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封鎖,加上令人眩暈的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都正在對收入階梯上的所有經濟體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這一系列問題正在「衝擊增長」,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在聲明中表示。「對於許多國家來說,經濟衰退將難以避免。」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將從2021年的5.7%放緩至2.9%。該行《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發布的這個數字,不僅比六個月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發布的預期更為黯淡,也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4月預測的3.6%。預計明年的增長也將保持低迷。在這個十年剩餘的時間裡,預計經濟增速將低於上一個十年的平均水平。除了沙烏地阿拉伯等少數石油出口國受益於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油價外,全球幾乎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前景是光明的。在美國和歐洲等最發達經濟體中,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放緩至2.5%。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近幾十年來世界大部分地區日益繁榮的引擎,預計其增速將從2021年的8.1%降至4.3%。新興國家遭受的挫折將最為嚴重,疫情和烏克蘭戰爭造成的打擊仍在持續產生影響。最貧窮的國家將變得更貧窮、更飢餓、更不安全。與疫情之前的預期相比,極端貧困人口將增加約7500萬人。世界銀行的報告稱,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收入預計也將比疫情之前下降5%。與此同時,政府的債務負擔越來越重,隨著利率的上升和借貸成本的提高,這種負擔還會加重。「在埃及,超過半數人口有資格獲得價格經過補貼的饢,」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貝婭塔·亞沃爾奇克表示。 「現在,對國庫來說,補貼的成本更高了,而且這種情況發生在那些負債已經加重的國家。」該銀行表示,在某些方面,當前的經濟威脅與1970年代的情況類似,當時不斷上升的油價衝擊緊接著利率上升,造成令經濟癱瘓的滯脹,也就是高物價和低增長的可怕組合。它們引發了一系列衝擊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導致了經濟增長出現所謂的「失去的十年」。世界銀行表示,幸運的是,與40年前相比,全球經濟和各國政府在應對這一挑戰方面處於更有利的地位。美元走強,多數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也走強。儘管能源價格突然飆升,但漲幅仍不及1970年代的水平。各國央行在管理通膨方面也有可靠的記錄,這有助於抑制對自身不利的通膨預期。與歐洲相比,美國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少得多,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也少得多,因此不太容易受到烏克蘭戰爭和報復性制裁的影響。「預計這場戰爭將導致歐洲和中亞的經濟嚴重衰退,」該報告警告。「除了慘重的人員傷亡之外,入侵預計還將導致烏克蘭今年出現毀滅性的經濟萎縮,俄羅斯出現嚴重衰退,以及該地區其他國家的經濟大幅放緩。」俄羅斯經濟預計將萎縮8.9%——這是一個巨大的降幅,儘管這個數字比其他預測者的估計要小。與此同時,由於近700萬烏克蘭人——主要是婦女和兒童——為了避免戰爭的暴力紛紛湧向邊境,歐洲正在應對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之一。儘管有些人已經返回家園,但收容國預算和資源的突然緊張進一步加劇了本已面臨壓力的經濟。溢出效應向外輻射。歐洲復興與開發銀行的亞沃爾奇克說,在一些中亞國家,在俄羅斯工作的公民寄回國內的匯款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經濟低迷,這些匯款現在減少了。她說,塞浦路斯、亞美尼亞和愛沙尼亞等受益於俄羅斯旅遊業的國家,也受到了打擊。在其他地方,影響可能更為嚴重。剛果民主共和國、馬達加斯加、盧安達和烏干達嚴重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糧食出口,它們將不得不在較長時期內面對高昂的糧食價格。世界銀行表示,「不安全和暴力繼續對許多低收入國家的前景構成壓力」,而「生活成本的加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動盪」。多個研究指出,食品價格上漲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起義的重要觸發因素。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增長率預計將從去年的6.7%放緩至2.5%。印度的總產出預計將從8.7%降至7.5%,而日本預計將保持在1.7%的水平。「二戰」結束後不久成立的世界銀行旨在幫助重建飽受蹂躪的經濟,為中低收入國家提供財政支持。它重申了其熟悉的一攬子救助措施,包括限制政府支出、利用利率抑制通膨,以及避免貿易限制、價格控制和補貼。無論選擇何種政策,在不使經濟陷入混亂的情況下控制通膨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就是滯脹風險如此之高的原因。與此同時,美國、歐盟及其盟友正在竭盡全力孤立俄羅斯,使其失去發動戰爭的資源,同時又不至於削弱自己的經濟。歐洲的許多國家,包括德國和匈牙利,都嚴重依賴俄羅斯的石油或天然氣。一連串的災難——大流行、乾旱和戰爭——正在給人們帶來大量的不確定性,消耗人們的信心。在其開出的經濟處方中,世界銀行強調各國領導人應將利用公共支出保護最弱勢群體作為優先事項。這種保護包括減輕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以及確保低收入國家獲得足夠的新冠疫苗供應。到目前為止,低收入國家只有14%的人完全接種了疫苗。報告稱:「在所有地區,特別是那些疫苗接種覆蓋率較低的地區,仍然存在新冠再次暴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