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中國進一步封鎖的可能性引發了新一輪的經濟焦慮。北京市政府表示在週末發現了70例新增病例,投資者以及一些供應鏈貫穿中國的企業正在衡量這一消息的影響。市政府下令其中一個區在未來數天對所有350萬居民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此舉可能預示著中國的首都即將開始更大規模的封鎖。作為中國清零戰略的一部分,主要港口和商業中心上海已被封鎖了大約一個月。中國其他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宣布了對居民流動的限制,以防止病毒傳播。全球供應鏈已經因大流行停工和烏克蘭戰爭而備受壓力,封鎖又帶來了進一步挑戰,導致商品競爭加劇和價格上漲,助長了全球通膨。儘管中國當局試圖通過所謂的閉環系統讓工人住在上班地點來保持工廠、尤其是港口的運轉,但許多依賴中國工廠的全球企業的運輸中斷,延長了交貨時間。貨運代理公司飛協博的首席經濟學家菲爾·利維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雖然北京是一座重要城市,但「它並不是工廠生產或供應鏈運營的核心」。他說,之前在上海和廣東的封鎖中,港口基本未停止運轉,與此相比,北京的封鎖影響有限。但利維補充說,影響的大小取決於疫情的暴發地點——例如他們會不會關閉某個港口——以及封鎖持續多長時間。「眼下是一年中相對清閑的時候,但還是有很多趕工要做,並且很快有很多東西需要建設。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越長,成本就會越高。」上海和中國其他城市的中斷還沒有結束,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影響全球供應鏈。Overhaul是一家監測企業供應鏈的公司,其高級主管安德里亞·黃(音)表示,由於預計要到5月初或中旬才會放鬆封鎖,汽車和消費電子等行業的連鎖反應將延續到6月或7月。在上海,地方當局上週五在汽車、半導體等重點行業中選擇了部分企業復工復產,但絕大多數企業仍處於停產狀態。港口的活動也已放緩。物流平台Project44的數據顯示,自封城開始以來,上週停靠上海港的船舶數量減少了約一半,而航運公司試圖繞過限制,導致尋求停靠附近寧波港的船舶數量激增。該平台表示,由於對卡車司機的檢測要求限制了集裝箱進出港口的能力,進口集裝箱在港口的平均停留時間也急劇增加,從3月28日的4.6天上升到4月23日的14天。週一,人們對更大範圍封鎖的擔憂影響了全球股市,而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因預期需求下降而下跌。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國際經濟學家伊麗莎白·沃爾布魯克-羅查表示,除了擾亂全球供應鏈和助長通膨外,新冠病毒的暴發和隨之而來的封鎖措施削弱了中國3月和4月的經濟增長,使中國不太可能實現其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的目標。她在一份情況說明中寫道,疫情中心從東北的吉林省轉移到了高端汽車零部件的製造基地上海,但其他地區的小規模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