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面對迄今最嚴重的新冠疫情,中國一直在實施更多的大規模隔離、嚴格封鎖和邊境控制。這些措施可能還會奏效,但週一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它們正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沉重的打擊。今年前三個月,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8%。這一增速僅比去年最後三個月略快,它還掩蓋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其中大部分增長是在1月和2月錄得。上個月,隨著南方科技中心深圳、中國最大城市上海以及其他重要工業中心相繼停擺,中國經濟活動放緩。封鎖使得裝配線暫停,工人停工,卡車司機被困,港口阻塞。數以億計的消費者被限制在家中。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一表示,3月份零售額同比下降3.5%。零售額是衡量消費者是否消費的關鍵指標。工業產出增長了5%,比前兩個月錄得速度慢。今年前兩個月的進口一直在快速增長,但上個月略有下降,部分原因是運輸受阻。隨著更多地區受到限制,3月份開始的放緩預計將在本月加劇。這對中國領導人來說是個壞消息,他們已經為今年設定了「約5.5%」的增長目標。一週前,李克強總理告訴地方官員,要限制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並呼籲要增強「緊迫感」。中國央行於週五採取行動,幫助商業銀行增加貸款,以促進經濟增長。對世界來說,中國因新冠疫情而關閉工廠,可能會進一步擾亂許多製造商依賴的供應鏈,推高製造和運輸貨物的成本,從而加劇通膨。經濟低迷的中國從其他國家的進口也會減少,無論是石油和鐵礦石等自然資源,還是車厘子或名牌手袋等消費品。「談到新冠疫情對上海和深圳的影響,我們不能忘記,它們是整個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肯定會對整個中國經濟循環產生影響。」前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現國務院顧問姚景源在上週三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最大的兩個行業——汽車行業和科技行業的高管最近幾天開始警告稱,如果上海不能很快重新開放,他們在全國範圍內的業務將受到嚴重影響。這座城市生產大量對許多供應鏈至關重要的高科技零部件。「上海是國際車企樞紐所在地。中樞不行,整個體系就不行,」中國乘聯會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封鎖削弱了本地經濟據一直在跟蹤封鎖情況的獨立經濟研究公司龍洲經訊稱,截至4月11日,中國100個最大城市中有87個實施了某種形式的行動限制,包括限制進出城市的人員,以及像上海那樣的全面封鎖,在上海,大多數居民甚至不能離開家去買食物。週三,距上海110公里的張家港市實施封鎖後,該市一家塑料成型機製造廠的經理楊德剛(音)被迫讓工廠停產。甚至在封鎖之前,當局就實施了限制,阻止卡車通行。這意味著楊德剛無法按時拿到製造機器所需的零部件,也無法將成品設備交付給許多處於封鎖狀態的工廠和港口。楊德剛說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重新開張。「張家港壓力很大,」他說。「我肯定擔心損失,但沒別的辦法。」然而,儘管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實施封鎖——中國煤炭工業中心太原上週四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但市級封鎖最近有所放鬆。根據龍洲經訊的數據,從3月底到上週三,實施嚴格封鎖的大城市數量從14個下降到六個。這些城市在中國經濟產出中所佔的比例從14%降至8%。北京已下令地方政府幫助卡車抵達目的地,並採取其他措施,在封鎖期間保護經濟免受損害。位於合肥的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汽車的整車生產於4月9日暫停。合肥並沒有封城,但關鍵的零部件供應商在上海、吉林等地。不過截至上週四,該公司已經獲得了足夠的汽車零部件,逐步恢復生產。工人面臨困難許多工人也面臨著各種困難。例如,卡車司機經常面臨長達數週的隔離,期間他們拿不到任何報酬,即使有購車貸款需要償還。從山東向上海運送蔬菜和水果的卡車司機余耀(音)是因不斷收緊的疫情防控措施而受困的許多卡車司機中的一員。他已經被困在上海三個多星期了。余耀於3月16日來到上海,給一家市場送菜。三天後,他仍在上海,因為有關部門確認他是市場上一名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警察命令他立即隔離。於是他把卡車停在高速公路附近,開始等待。然後,就一直在等。沒有人接他去隔離。他沒有封城期間的通行證,卡車動彈不得。在過去三週時間裡,他與其他四名沒有通行證的司機就睡在地上,分麵包吃。「我們現在下不了高速,每個路口都是公安。我們就想回家,「余耀說道。「前幾天吃不飽,身體受不了。」靠出口維持生存今年前三個月,中國經濟的一個領域繼續高速增長:出口。在疫情期間,中國的工廠拿下了相當大的國際市場份額,3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4.7%。許多跨國公司繼續依賴中國龐大的零部件供應商網路。但是,隨著中國不斷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實施嚴格的封鎖而擾亂生產,至少西方的一些進口商已經開始在其他地方尋找供應。Phipps & Company公司的創始人傑克·菲普斯說,在過去的兩年裡,他已經將許多訂單下到了其他國家。他開始從越南和土耳其採購廚櫃,從越南和印度採購塑膠地板,從馬來西亞採購不鏽鋼水槽。中國因為反覆封鎖耽誤了許多貨物的交付,包括上海附近的寧波部分地區的封鎖,導致上個月他的一批管道用品推遲發貨。他還說,由於關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中國在新冠病毒的起源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引起的質疑,許多客戶現在對依賴中國持謹慎態度。「因為不靠譜,我去了其他地方下單,還有客戶也不願買來自中國的東西,」菲普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