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辛華(音)每天都要排一個小時的隊,讓一名衛生工作者將棉簽捅進他的喉嚨裡攪動。他每次都希望自己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是陰性,只有這樣,他才能繼續給上海各地的居民送食物、藥品和鮮花。49歲的許先生是閃送的快遞員,這家城際快遞服務公司支付給他的工資是按小時計算的,當然是在他送訂單的時候。「相當於一個小時你就白跑,」許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說。隨著中國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常態化,這種情況對數億人來說已很熟悉。在全國主要城市,即使當地沒有感染病例,居民也被要求在購物、乘坐地鐵或公車、參加公共活動時出示核酸檢測陰性的結果。中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仍在試圖消滅新冠病毒的國家,而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正在挑戰中國的大規模封控和隔離策略。中國已經在通過健康碼來監控公民和跟蹤感染情況,對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實施嚴格的封控和集中隔離措施。官員們希望大規模病毒檢測常態化將有助於在疫情失控之前把社區裡的感染者進行隔離。但這種做法既耗資又耗時,也會削弱中央政府刺激經濟的努力。上海解除長達兩個月的全城封控後還不到兩週,當局又將數百萬人置於新的封控措施之下,以便進行大規模檢測,結果在一些社區引發了抗議。北京宣布疫情已得到控制還沒幾天,週二就通報了三週以來最高的確診病例數。北京朝陽區暴發了與一家酒吧有關的疫情後,當局開始對居民進行為期三天的區域檢測篩查,營業場所暫時關閉。工人們表示,花時間接受檢測正在影響他們的收入。有地方政府抽調用於扶貧項目的資金來支付檢測費用。企業擔心病毒檢測常態化將影響生產力,經濟學家擔心人們為了避免麻煩而待在家中。一些地方官員已試圖縮減檢測的規模。有些人承認,病毒檢測常態化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一直要求全國「堅定不移地」執行清零政策,幾十名官員已因應對疫情不力而被解職,讓任何試圖放鬆限制的努力充滿政治風險。「如果你是一名地方政府官員,在面臨這些相互競爭的要求時,你會考慮它們的輕重緩急,」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全球衛生專家黃嚴忠說。「我覺得,任何理性的地方官員都有更多的動機來熱心執行清零政策,而不是採取更靈活的做法。」中國副總理孫春蘭要求城市確保居民在離家步行15分鐘的範圍內能找到檢測點後,城市的廣場、購物中心和公園已經出現了檢測亭,可以看到戴著手套的手從檢測亭開的小洞伸出來,對檢測者進行咽拭子採樣。據總部位於蘇州的金融公司東吳宏觀的一份報告,衛生官員已在全國57個城市和31個省市自治區中的五個省啟動了某種常態化檢測系統,覆蓋了中國14億人口的近一半。這種做法已在一些地方激起了公眾的憤怒。在上海,當局在最近幾天迫使住在某些小區甚至整個街區的居民重新回到封控狀態,以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這麼做有時只是因為一名居民與後來檢測呈陽性的人碰巧進了同一家商店或同一節地鐵車廂。據住在上海楊浦區一個居民小區的荷蘭人雅普·格羅勒曼說,該小區上週末被封控後,沮喪失望的居民週一晚敲打著鍋碗瓢勺大喊「解封」。他說,十幾名警察站在一扇緊鎖的巨大鐵門外把門。「大家都怕坐地鐵或去購物中心,」雅普說,他錄下了鄰居們抗議的影片。「不知道在你之前或之後是否有病毒檢測呈陽性的人去過那裡,如果有的話,你會被拉走集中隔離,或者你所在的整個小區會被封。」在北京朝陽區,一些居民對更多的檢測和封控表示憤怒。家住朝陽區的記者佐伊·周說,她擔心如果錯過了一次檢測,健康碼就會彈窗,讓她回不了小區。「我覺得政府以防疫的名義,增加公眾的負擔,加強對人民的監視,不可接受,」周女士說。「憑什麼剝奪我應有的自由?」有跡象表明,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正在波及經濟。購物的人越來越少,導致零售額下降。人們的購房興趣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4月份的房地產銷售下降了39%。地方政府在支付全部檢測費用上面臨困難。山西省陽泉市的官員說,儘管該市「財力緊張」,但仍為一個大規模檢測系統撥了款。河南省開封市的官員說,他們已為「在非常困難的經濟環境下」湊齊了2000萬元用於檢測。雖然對常態化病毒檢測政策的總費用存在不同的估算,但都在好幾百億元的水平。據日本野村證券銀行估計,如果常態化檢測擴大到小城市,將70%的人口包括進來的話,總成本將相當於1.8%的GDP。上海已表示,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將延長到7月底。如果那之後需要自己花錢做檢測的話,快遞員許先生做一次檢測的費用將大約是他一小時收入的一半。許先生的收入已在上海兩個月的封控期間受到嚴重影響,因為他不得不住進一家允許他出入的旅館。政府的一些部門正在敲響警鐘,稱有必要限制常態化檢測造成的影響。北京的一名衛生官員週四警告說,核酸檢測「不應該成為常態」。一些城市已降低了檢測頻率的要求。由於預算緊張,江西省的公務員們好幾個月來一直面臨減薪和沒有獎金的情況。上週,江西省官員決定,在確診病例少的地區停止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稱其妨礙經濟發展。專家表示,雖然大規模病毒檢測可以在更廣泛的疫情出現之前切斷病毒傳播鏈,但從長遠來看不可持續。其他措施,如增加疫苗接種率和獲得抗病毒藥物,可幫助國內人口形成更廣泛的免疫力,對未來的疫情來說,這是更好的準備。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64億,其中只有64%的人接種了新冠疫苗加強劑,專家認為這個數字太低。據一項最近發表的研究,需要打三劑中國主要用的科興疫苗,才能顯著提高保護人們在感染新冠病毒後不出現重症和死亡的效力。一些工商界領導指出,他們認為政府的做法是短視的。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的中國首席代表伍德克(Jörg Wuttke)說,在參加中國總理李克強最近與外國工商界領導的會議時,他敦促這位中國領導人把重點放在疫苗接種上,而不是病毒檢測上。伍德克說,他告訴李克強,不給老年人接種疫苗會「讓經濟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