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商業團體週四警告,由於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歐洲公司繼續在該國投資的意願大大降低。中國歐盟商會的一項調查發現,在華歐企的態度急轉直下,此前,1月的一項調查曾顯示這些公司普遍持樂觀態度,並有意進一步投資。商會主席約爾格·伍德克說:「我們在2月和3月經歷了雙重打擊——入侵烏克蘭和新冠封鎖,這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項在4月20日至26日進行的調查提供了新的數據,表明中國的新冠封鎖措施正在給供應鏈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包括貨運中斷和工廠停工,正在傷害該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以及吸引西方投資、技術轉讓的競爭力。李克強總理曾表示,各省市應盡量減少防疫措施對本地經濟的影響。伍德克是中國最知名的外商領袖,他最近幾週一直在批評擾亂經濟的做法。他認為,不同於新加坡和韓國等該地區的其他國家,中國對之前的抗疫勝利如此自豪,以至於該國拒絕接受與病毒共存的路線。「他們困在了自己的敘事裡,」他最近對一家瑞士新聞媒體說。商會的調查收到了372份回應,其中92%表示供應鏈受到了中國防疫措施的影響。調查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回應者認為,幾十個城市被封鎖,加上其他措施,使中國的投資吸引力下降。在中國,對外企的問卷調查是反映企業界對政治問題普遍看法的少數指標之一。中國政府嚴格限制對敏感政治問題的獨立調查,例如該國當前的「動態清零」政策。參與調查的歐洲企業中,有五分之二位於上海及其周邊地區。還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在北京及其周邊,在調查進行的最後幾天,北京開始對部分街區進行封鎖。絕大多數對調查做出回應的企業(91%)表示,中國不應將重點放在封鎖上,而應放在為全體人口接種疫苗上。在中國,老年人的接種率最低,尤其是80歲以上的人口,儘管他們最容易感染病毒。調查發現,做出回應的企業中有82%希望中國允許輕症或無癥狀者居家康復。中國要求感染者留在醫院或由會議中心、其他大型建築臨時改造的隔離中心。